“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一步一个脚印,换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王培晨,现已保研至哈工大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他说,希望自己一直保持对科研创新的向往与追求,在哈工大这片科研沃土中不断成长,成为一名能担重任的卓越工程师。
“我对哈工大的向往,源于高中学长魏晋(目前在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哈工大参与科创竞赛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影响了我。”这份特殊的向往,让王培晨与哈工大结缘,与科创结缘。
“通过大一的项目学习,我逐渐发现自己对自动控制等领域更加感兴趣,因此我选择了电气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事实证明,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确实让我在科创之路上走得更远。”王培晨说。
“从备赛、借调实验设备到赛题指导,电气学院的老师们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谈到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历,王培晨说,每一次参赛、每一次获奖,都离不开学院、老师和团队的支持与帮助,而老师和学长的引导,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做科研需要更严格的锤炼、更扎实的功夫。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培晨接触到了第一个科创项目——工业爬壁机器人,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创新创业之旅。
“指导老师告诉我们,无损检测行业无人化进程缓慢,缺乏自动化设备,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于是,王培晨和团队开始针对工业特种环境下的金属壁面检测、保养、维修等相关需求进行攻关,研制出的“壁面医生”——工业无损检测磁吸附爬壁机器人,部分技术参数远超国内同类型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该项目团队作为哈工大唯一本科生团队荣获全国银奖。
竞技格斗机器人、大功率三相AC-DC整流器、老年人智慧健康监测系统……4年来,王培晨在创新赛道上不断跑出新的“加速度”,荣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7项。
“学校一直教育我们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努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王培晨说,他深知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打破传统产业的束缚,培育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然而,实现项目产业化与参加科创竞赛有很大不同。从项目立项、技术验证与积累,到工程样机制作,再到量产,王培晨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完整的项目流程,在量产时他和团队甚至会驻厂保证生产质量和进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研制的20台工业爬壁机器人样机在油田现场识别多处罐壁减薄,实际检测效率相比于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高了50%,得到了非常好的实地测试数据,收获检测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走得更远。”王培晨说,加入玄智科技团队,跟着师兄学知识、做项目,大家一起熬了无数个夜晚,既学习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积累了多个量产项目的经验,也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
“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聚焦结果、收束精力”,王培晨经常用这16个字鼓励学弟学妹带着自己的科创项目走出校园,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并建议大家以清晰的结果为导向规划未来,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努力。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平凡但愿意拼命努力的人,我信奉一万小时定律,愿意在喜欢的领域多付出一点时间。”王培晨说。,自己是哈工大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受益者,同时他也在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助力。
为格斗机器人社团开展技术培训数十次,组织6期哈工大青年工程师工作坊,帮助学弟学妹快速成长。在哈工大工程创新实践中心推出机器人创新课,自主研发课程教具,将课程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项目实践中去。经过完善的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被列入电气学院生产实习的实训项目……
目前,王培晨已保研至哈工大电器与电子可靠性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他说自己将继续深入研究磁吸附爬壁检测机器人项目,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在科技强国的赛道上实现人生价值。
Copyright © 2023 米乐(中国)M6·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